作者:发布时间:2017-07-10 15:06:39来源:
![]() 2
|
座谈会现场 [保存到相册] |
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、国办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配合“两学一做”教育活动长效化,加强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修养,提升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,以全面系统评说《资治通鉴》这部治国经典为切入点,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联袂隆重推出《丁万明评说<资治通鉴>》系列节目和系列图书。
《丁万明评说<资治通鉴>之纵横捭阖》出版座谈会于2017年6月16日在人民出版社举行。座谈会由人民出版社主办,中宣部出版局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、中共中央党校、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,人民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人员,以及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代表出席了座谈会。
![]() 2
|
《丁万明评说<资治通鉴>之纵横捭阖》一书是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联袂倾力打造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品之选,是在CCTV-10《百家讲坛》栏目播出的《评说》第一部基础上整理润色而成,主要讲解《资治通鉴》294卷中的前6卷,即战国时期的历史。相对于电视节目,图书在内容上更加翔实丰富,弥补了电视节目时长局限导致的不完善。该书的出版可以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,学习治政智慧、管理智慧、改革智慧、谋略智慧、外交智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;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生动实践。该书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《丁万明评说<资治通鉴>之纵横捭阖》以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,兼顾重大历史事件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《资治通鉴》,倾注了作者对《资治通鉴》20多年的研究心血。全书共分为20讲,从治国之政道与治道讲起,讲述了魏文侯的求贤礼贤用贤之道,评析了人亡政举的商鞅变法、剖析了尽公不顾私的商鞅一往无前的改革殉道者的成败得失,揭示了燕昭王金台招贤的历史启示,比对了战国四君子的性格、谋略与命运,等等,最后总结了六国之亡的原因及司马光的治国理想蓝图。
本书主要从历史意识、学者眼光、现代视角三个维度讲解《资治通鉴》,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:
第一,客观、全面、准确地解读《资治通鉴》。对有争议的历史观点,在分析基础上,指出哪些是准确的,哪些符合历史史实,论证翔实严谨,有利于读者明辨历史、鉴古察今。
第二,通过讲人讲事来讲道理,勾勒战国时期的历史全貌。《资治通鉴》不仅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集大成之作,而且“自古以来好为难读”。这是因为《资治通鉴》以时间作为修史的主线,年经事纬的编年体写作方式虽然从时间上给人以完整的历史概念,但却造成了“一事而隔越数卷”的阅读不便。该书以人物为主线,这种方式不仅适合百家讲坛这种电视节目形式,而且更适合今天读者的阅读。该书按照《资治通鉴》的编年顺序,依次选取智伯、魏文侯、吴起、商鞅、赵武灵王、齐威王、燕昭王、乐毅、田单、张仪、孟尝君、平原君、信陵君、春申君、范雎、鲁仲连等重要历史人物并作详细讲解。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及其相应的历史事件的讲解,读者就可以基本了解这段历史的全貌。
第三,口语化表达与经典古文相结合。该书是在作者“百家讲坛”节目稿的基础上润色而成的,作者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《资治通鉴》,使读者从通俗易懂的阅读中品评《资治通鉴》的微言大义,本书编辑出版时把《资治通鉴》的许多经典段落、经典语句穿插其中,引人入胜,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领略到原典的魅力。在大部分章节最后,还精选了《资治通鉴》的经典原文或相关经典作为附录,有助于读者读了本书后,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《资治通鉴》中的该部分内容,不用再去花大量的时间翻看《资治通鉴》以及一般读者不易找到的相关研究内容。
丁万明《评说》大型系列节目去年已经播出二十集,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。目前后续节目还在录制中,预计会连续录制播出十多年。中央电视台和人民出版社拟携手用十多年的时间久久为功,把丁万明的评说通鉴系列打造成为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节目。
上一篇:返回列表